合成聚氨酯擴鏈劑
本文介紹合成聚氨酯擴鏈劑的分類及合成聚氨酯擴鏈劑合成聚氨酯的方法。
合成聚氨酯擴鏈劑的分類如下:
多元醇類:乙二醇、丙二醇、1,4-丁二醇、一縮二乙二醇、丙三醇、三羥甲基丙烷等
脂環(huán)醇類:1,4-環(huán)己二醇、氫化雙酚A
芳醇類:二亞甲基苯基二醇、對苯二酚雙-β-羥乙基醚、間苯二酚羥基醚
醇胺類:二乙醇胺、三乙醇胺、甲基二乙醇胺
二胺類:二乙基甲苯二胺、3,5-二甲硫基甲苯二胺
其他:α-甘油烯丙基醚、縮水甘油烯丙基醚、過氧化二異丙苯、硫磺
談完了合成聚氨酯擴鏈劑的分類,接下來介紹聚氨酯的合成方法。
溶劑法(丙酮法)可以用來制備在大分子中具有一定支鏈度的聚氨酯水分散液。其缺點是與甲醛反應有時難以控制。
封端乳化法是在乳化前先用酚類、甲基乙基酮亞胺、乙酰醋酸乙跖、丙二酸乙酯、叔醇、肟類、丙酰胺、內(nèi)酰丙酮、亞硫酸氫鈉等封閉劑,將含離子基團的預聚物-NCO端保護起來,使其失去活性。
再加入擴鏈劑和交鏈劑共乳化制成聚氨酯乳液,使用時,通過加熱解除封閉劑,使預聚物NCO端基和交鏈劑反應而形成網(wǎng)狀結構的聚氨酯涂膜。早在1949年,Petersen就對有關異氰酸酯的封閉進行過報道。
1975年,Wick也較為詳細地介紹了異氰酸酯的封閉類型。我國對于封閉端基的異氰酸酯的熱處理的脫封溫度也有詳細報道。此法關鍵是選擇解封溫度低的高效封閉劑。
化學名稱:3-氯-3’-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
外觀:淺黃色至棕色透明液體
分子式: C15H17ClN2 CAS No.: 55347-69-8
3-氯-3’-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是與固體MOCA的化學結構,物理性能類似的產(chǎn)品,它有著常溫呈液體,反應速度比固體MOCA快,且安全性比固體MOCA優(yōu)良的特點。此特點為其使用,在工藝上、環(huán)境安全上提供了諸多有利條件與因素。本品所含二胺可廣泛的應用在聚脲-聚脲類制品的生產(chǎn)中作為擴鏈劑、固化劑使用,且制品性能更優(yōu)異。
3-氯-3’-乙基-4,4’-二氨基二苯甲烷主要用途
主要用作TDI系列聚氨酯-聚脲彈性體制品的擴鏈劑/固化劑。特別是在澆注彈性體的制備中有著廣泛的使用。本品可以作為聚氨酯涂料、膠粘劑、密封劑、微孔彈性體、聚脲噴涂材料等的固化劑使用。本品也是環(huán)氧樹脂的優(yōu)良固化劑.
非離子型自乳化法與離子型方法相似,不同的是聚合物分子鏈中的離子中心由親水性的醚鍵側基或端基所取代。因親水醚鍵在較高溫度下易喪失其親水性,導致乳液不穩(wěn)定。但它不象離子型乳液對冷凍、pH值變化以及電解質那樣敏感。
上述合成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據(jù)需要合理選擇,綜合考慮,以便尋求一種工藝簡單、重復性好、產(chǎn)品質量高,適合工業(yè)化大生產(chǎn)的方法。
離子基團含量對乳液性能的影響。離子型自乳化PU乳液是在PU分子中引入離子基團,通過離子基團的親水性而使PU分子分散于水中形成穩(wěn)定的PU乳液。因此,離子基團含量成為離子型自乳化PU研究的一個重點。
研究者們認為,PU乳液的平均粒徑,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受乳化條件的影響,但最主要的還是受PU分子親水性的控制,即離子含量是影響粒徑的主要因素。通常PU的親水性越強,粒徑越小。
也就是說,離子含量越大,乳液的平均粒徑越小。但在離子分散體中粒子是通過雙電層的形成而穩(wěn)定的。隨著PU中離子含量增大,雙電層增厚,粒子的有效體積增大。而且隨著離子含量的增大,PU的親水性越強,粒子水溶性也越強。
也導致粒子的有效體積增大。因此,這些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是隨著離子含量的增大,平均粒徑逐漸的減少。另一方面,乳液的粘度隨著分散離子的有效體積的增大而增大,特別是在離子含量較高時粘度增加更快。
離子基團的含量對PU膠膜力學性能的影響表現(xiàn)在隨離子基團含量的增加,PU膠膜的硬度、膜量和抗張強度隨之增強,斷裂伸長率隨之下降。造成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Lee和Kim解釋為離子含量的增加,使PU中硬段的含量和離子交聯(lián)密度增大,庫侖力和氫鍵增強,導致強度增大而延展性減小。
國內(nèi)研究者對離子基團的含量與乳液穩(wěn)定性之間的關系研究較多。研究表明隨著離子基團的減小,PU分散體的外觀由透明溶液過度到半透明溶液、半透明蘭光乳液、白色乳液最后可導致不穩(wěn)定乳液。
文章版權:張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343800.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