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性聚氨酯體系擴鏈劑
水性聚氨酯體系擴鏈劑是能引入親水性離子基團或被離子化基團的擴鏈劑,在聚氨酯分子結構中引入親水基團是自乳化法制備水性聚氨酯的必要條件,且親水基團的含量直接影響乳液的各種性能。
在水性聚氨酯的制備過程中,水性聚氨酯體系擴鏈劑通過羥基與異氰酸酯基反應嵌入聚氨酯的分子骨架上,但水性聚氨酯體系擴鏈劑分子中的羧基基團由于位阻效應基本上不參與聚合反應,待預聚反應完畢后再通過中和反應成鹽,因此使所合成的聚氨酯具有了親水性。水性聚氨酯體系擴鏈劑的含量越高,聚氨酯的親水性越強。
dmpa用量對水性聚氨酯乳液微粒粒徑的影響可知,隨dmpa的增加,乳液粒徑逐漸變小,這歸因于加入dmpa增加了分子鏈的親水性,提高了聚氨酯的水化作用,減少了分子鏈間的相互纏繞,同時也使得物系的界面張力降低。
這些均有利于聚合物相的微細分散,使得乳液微粒數量增多,粒徑相應減小。213中和度對水性聚氨酯乳液粒徑的影響 中和度是指加入的中和劑量占完全中和樹脂上的羧基所需中和劑的摩爾百分數。
乳液粒徑隨著中和度的增大而減小,這是因為在聚氨酯分子中未被中和的羧基基團親水性較弱,經中和后,才使得聚氨酯的分子鏈具有親水功能。
在低中和度時,聚合物分子鏈中陰離子的活性中心少,分子鏈間相互纏繞,親水性不能充分表現出來,分散時形成的顆粒較大,穩(wěn)定性差;中和度高時,分子鏈親水性增加,減少了分子間的相互纏繞,提高了水分子對聚合物的水化作用,引起體系表面張力的下降,有利于聚氨酯預聚體細分散,粒子數量增多,粒徑減小,乳液的分散性和穩(wěn)定性得到了提高。
當中和度為小于100%時,隨著中和度 的增加,中和成鹽反應進行完全,分子鏈上的親水基團增多,聚合物更容易在水中分散,粒子尺寸減小;當中和度大于100%后,中和度繼續(xù)增加,分子鏈上的親水基團不再增多,故粒子尺寸無明顯變化。
中文名稱:4,4'-亞甲基雙(2-甲基-6-乙基苯胺),擴鏈劑固化劑MMEA
中文別名:二(3-甲基-4-氨基-6-乙基)苯甲烷; 硬化劑MED; 4,4亞甲基雙(2-甲基-6-二乙基苯胺)
4,4'-亞甲基雙(2-甲基-6-乙基苯胺),擴鏈劑固化劑MMEA應用:聚氨酯彈性體、聚脲樹脂固化劑及環(huán)氧樹脂固化劑.
包裝: 25kg/桶
現階段對水性聚氨酯的要求:
(1)盡量減少有機溶劑用量,最終達到無溶劑。
(2)更高的力學性能和粘接強度,特別是初始粘接強度。
(3)提高固含量。
(4)開拓新的應用領域。
(5)加快水性聚氨酯理論研究。目前在水性聚氨酯理論研究上的不足在一定意義上限制了應用研究和開發(fā)。
(6)加強對水性聚氨酯專用設備的研究和開發(fā)。水性聚氨酯設備有專用性,目前國內幾乎沒有連續(xù)性生產的成套設備,這是限制國內水性聚氨酯產量及規(guī)模的主要影響因素。
研究表明,隨著NCO/OH比的增加,水性聚氨酯油墨的粒徑增大。
隨著dmpa用量和中和度的增加,水性聚氨酯油墨的粒徑減小。
水性聚氨酯發(fā)展趨勢
(1)雙組分水性聚氨酯的研究與開發(fā)。
(2)利用其他高分子材料對水性聚氨酯改性。
(3)開展對功能性水性聚氨酯的研究。
(4)研究新的固化成膜工藝。
(5)水性熱固化聚氨酯用封閉劑和交聯(lián)劑。
(6)水性聚氨酯應用助劑的研究以及商品化。
(7)提高國內水性聚氨酯產品質量和減少批差,開展對水性聚氨酯專用設備的開發(fā)并投入市場。
文章版權:張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343800.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