澆注型聚氨酯體系擴鏈劑
澆注型聚氨酯體系擴鏈劑比較多,通常分為胺類和醇兩類。澆注型聚氨酯體系擴鏈劑普遍使用二胺類擴鏈劑。
澆注型聚氨酯體系擴鏈劑芳香族二胺的反應活性比脂肪族二胺的低得多,使得澆注工藝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澆注型聚氨酯中澆注型聚氨酯體系擴鏈劑常見MOCA (3,3’-二氯-4,4’-二氨基二苯基甲烷)。
由于MOCA分子中含有兩個苯環(huán),并且生成的脲基具有較強的極性,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賦予聚氨酯彈性體較高的力學強度。
但是MOCA對人體的危害性問題一直在被人們關注。M-CDEA[4,4′-亞甲基-雙-(3-氯-2,6-二乙二基苯胺)]是一種新型的芳香族二胺擴鏈劑,它是一種白色固體,是一種低毒性,安全的二胺擴鏈劑,同時采用M-CDEA合成的聚氨酯彈性體制品動態(tài)生產(chǎn)熱小,耐熱性好,制品的硬度更高,成品的綜合性能更好。
分別采用M-CDEA和MOCA作為擴鏈劑,以不同的多元醇結構作為軟段,合成出不同軟硬段結構的聚氨酯彈性體,并對其性能進行了研究和比較,還通過DSC和TG分析對其熱性能進行了表征。
嵌入親水性鏈段引入到聚氨酯主鏈是通過與非離子聚醚鏈段的混合來完成的,例如以聚乙二醇作為親水鏈段。獲得聚乙二醇的分散體系有很差的耐儲存性和膜性能。親水鏈段也可以通過離子基團的混合來引入,可以是陰離子、陽離子或者兩性離子化合物。
以離聚物為基礎的分散體系比無粒子分散體系更穩(wěn)定。為了與溶劑型分散體系相競爭,水性體系的性能必須得到提高。
對于水性聚氨酯分散體系的最近的研究工作大多數(shù)都是提高性能,例如拉伸強度,韌性和耐溶劑性耐水性。這些都是通過接枝、交聯(lián)或者和其他聚合物共混來完成的。交聯(lián)是廣泛使用的,因為它簡單。
4,4'-亞甲基雙(2-甲基-6-乙基苯胺),擴鏈劑固化劑MMEA應用:聚氨酯彈性體、聚脲樹脂固化劑及環(huán)氧樹脂固化劑.
英文名稱:4,4'-Methylene-bis(2-methyl-6-ethylaniline)
CAS號:19900-72-2
分子式: C19H26N2
許多交聯(lián)方法已經(jīng)被研究出來,比如UV-交聯(lián)、熱活化和雙組份體系。這些交聯(lián)機理都有它們自己的缺點。熱活化體系和UV交聯(lián)的體系需要烘箱或者是紫外線源,并且這可限制了它們在工業(yè)上的應用,然而雙組份體系在混合后有一個有限制的適用期,并且涉及對致癌交聯(lián)物的處理,例如環(huán)乙亞胺。這些現(xiàn)狀限制了這些體系的使用范圍。
在這篇文章中,描述了一個在常溫條件下疏水改性和對聚氨酯分散體系交聯(lián)的新方法。在制備預聚物離聚物階段 ,一個帶有末端異氰酸根的水性改性預聚物被分散在水中,并且鏈增長是通過向分散體系中加入二元胺完成的。
在這個操作中,3-氨基丙基甲氧基硅烷被用作交聯(lián)劑來代替二元胺去完成鏈增長,以得到交聯(lián)的聚氨酯分散體系。硅烷化聚氨酯分散體系通常包含氨基甲酸乙酯主鏈,在硅原子上連接的的水解基團的一種有機基團,這包括大多數(shù)與異氰酸根反應能生產(chǎn)穩(wěn)定端基的原子團。
在水分和催化劑存在的條件下,這些端基經(jīng)過交聯(lián)反應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硅氧烷網(wǎng)絡結構,這導致所希望的耐溶劑性和耐水性。硅烷化聚氨酯分散體系是快速固化產(chǎn)品,它用大量殘留的異氰酸根并且顯示出更高的物理性能。
有這些樹脂制造的產(chǎn)品顯示出快速固化,更好的耐久性,以及提高了粘合能力、延伸率、拉伸強度、導電性、韌性、耐磨擦性和耐化學腐蝕性。在這個工作中,穩(wěn)定的硅烷化聚氨酯體系被制備和表征,并且結果與純聚氨酯和二胺擴鏈聚氨酯進行對比。
實驗原料是實驗室級化學制品并且被直接使用,除了聚酯多元醇。聚酯多元醇在使用之前需要在真空箱里保持100攝氏度2天。N-甲基-2-吡咯烷酮和丙酮要在充分干燥的分子篩中保存。
顆徑尺寸是通過一個BI ZPA的分子篩測量的。分散體系的黏度是25攝氏度下通過布魯克菲爾德LVDV-2的粘度計測量的。密封瓶中的分散體系是保存在室溫下去檢測儲存穩(wěn)定性。聚合物的傅里葉變換紅外(FTIR)光譜是由Broker Tensor 27 FTIR分析儀在室溫下400-4000cm-1的條件下測量的。
文章版權:張家港雅瑞化工有限公司
http://343800.com.cn
